最近几天,关于“高考公平”的话题越演越烈,江苏各地甚至出现了家长到教育主管部门集会请愿的事件。
起因是江苏今年将削减38000名本省招生计划,用于支援中西部地区。
最初人们只是表达对于削减招生计划的不满,然而随着事态进一步扩大,人们发现江苏考生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远不止于此。
下面这张表反映的是近三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一本录取率。向来被认为优质生源输出地的江苏,一本录取率居然不足10%,也就是说,10个江苏考生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考上全国重点高校,在全国仅仅排列21位。而北京的数字超过24%,差不多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以进入重点院校。
江苏考生的总体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知名的,在高考还是全国统一试卷时,江苏考生的录取分数在全国一直就名列前矛。
江苏考生的高素质是有传统的,在科举取士的时候,江浙一带就盛产士子。而江苏又优于浙江。
以清代为例,文末附有一份清代科举状元榜(根据网络,恐有错讹),虽然说是清代的陈年老簿,但细细读来,个中耐人寻味之处也有不少。
从清代状元榜上看,状元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首先,文化发达的省份获鼎甲者必然多。换句话说,获鼎甲人数多的省份一定是文化发达的省份。在113科(有说114科,上表为113)状元中,按各省人数多寡排列,依次为: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各2人,顺天、河南、陕西、四川、八旗蒙古各1人,而奉天、山西、甘肃、云南无状元。显然,从这里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江、浙是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份。
江苏的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113人)的43.75%,浙江则占17.86%,二省共占61.6%,即占去所有状元的一半以上。在三鼎甲的336人中,江、浙二省有193人,占57%,超过半数。此外,一科中三鼎甲均为同省人的有5科,其他各省均无此殊荣。98科的三鼎甲中都有江浙二省人士。
以上数字是江浙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超过其他省份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清代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数字,都是由清政府规定的。参加会试的江苏举子并不是最多的,而状元却远远超过其他各省,这显然是江苏有雄厚的文化实力的体现。
事实上,江浙两省教育之发展,文风之盛在清代是极为突出的。对状元,乃至三鼎萃集江南,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清末的封疆大吏陈夔龙谈了两个原因,一是江南文教风尚胜于其他省区,二是认为该地区家族有重视功名的传统。近人对这一问题论述更多,宋元强先生在他的《清朝的状元》一书中特别论述了状元“萃集江南缘由”,并从经济重心南移、学术风气递嬗、文教事业昌盛、重视功名仕进、饮食结构合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总之,论述者无不肯定江浙文教事业昌盛(或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或家族重视教育)是两省多状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我们想要表达的是,江苏向来以重视教育、文风昌盛著称。在清代300多年的科举中,江苏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地,无论是状元的数量还是进入到殿试的士子。
就目前的高考来说,江苏考生的素质之高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大批高校麇集到江苏各地,展开生源大战。
而与江苏考生的高素质相比,江苏考生进入到重点院校的人数就相对较少,显示出了制度的不公平。本文开头是一本的录取率的比较,而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字,2015年,江苏省有393358人报名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达51.7%,而据中国高考招生信息网,北京的本科录取率为70%。
江苏考生做着全国最难的高考题,坐拥全国最多的高校资源,却只能让极少数尖子生走进一本校园。源头就在于所谓的高考招生计划名额。
我们知道一味地叫嚷公平在现今中国是无意义也是没有道理的。的确,跟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相比,江苏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是远远高过那些地区的。我们想要一个说法:为什么占尽最好资源的帝都北京可以享有如此优越的待遇?损不足以奉有余,此局不破,公平无望。
计划名额本来就已经够少了,现在还要拿出去38000。只想问一句,、教育厅自己的吗?这是公共资源,是稀缺资源,是分配给全体江苏考生的,这是你说拿走就可以拿走的吗?说白了,江苏省教育厅只能是全省教育事业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你只是个“管家”,你拿走家里的东西,不和家里的主人商量一下吗?是谁给了你这样的底气和权力?
法治路途漫漫长远。雷洋之死刚折射出基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的程序不透明,38000个计划指标支援中西部地区更是暴露出行政管理者在行政事务上的骄横任性、为所欲为。法治最基本的理念是防范公权力胡作非为,违法行政。在涉及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事项上,需要事先公示并通过一定程序征求利害相关人意见,程序正义的理念说了几十年,现如今看来管理者并未有太多长进。
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来看江苏家长所作的努力:
5月11日,距离2016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在江苏省教育厅门口,众多高中生家长(也有不少初中生家长)自发大规模聚集、表达诉求。
连云港的家长们也自发聚集到教育主管部门门前表达诉求。
特警出动,带走了部分请愿者。
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内心的真实的声音。
转一首家长泣血而成的诗
至少我曾为你们呐喊
孩子
你可知道
为38000的减招爸爸(妈妈)参与了请愿
在爸爸(妈妈)身边有许多的家长
他们一样地彷徨和焦虑
38000——多大的数字哦
这意味着
我们的部分孩子与理想学校擦身而过
甚至是上大学的机会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想着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
想着你从牙牙学语就没有了的童年
想着爷爷奶奶的接送与相伴
想着我们三代人全身心的付出
我参与了请愿
孩子
你可知道
当我四脚朝天地被人抬着
当我衣不遮体地露在外人面前
我愤怒、我羞愧
我没了家长、长辈的威风
我没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我如同枯黄的叶子
如此轻、如此轻贱地飘落
我只想那新发的嫩芽能自然地绽放
我只想那青翠的叶儿能更绿、更美
而我却
而我却如此特殊地被带走了
孩子
你可知道
当我面朝天空
内心也有着忐忑与害怕
感到无助与渺小
也想到你若见到我如此狼狈与不堪
我那高大的形象会不会一去不复返
可想到
想到能为你做点什么
为你们做点什么
依然满心的骄傲
或许我不能改变什么
至少我曾为你们呐喊
——有感于今天南京部分家长请愿被抬走场面,心酸得想哭2016
另一首广为传播的诗
我很冷静
我很冷静
我知道作为工薪阶层
不能给予孩子太多
所以我对孩子说
读书就靠你自己努力
爸妈以前在农村
还不是靠自己奋斗
来到了城市
我很冷静
看着孩子努力学习
看着成绩单一步步往前迈进
我对孩子说
继续努力
南大东南就在家门口
再奋斗一个月
你就能走进去
我很冷静
在幻想中做着美妙的梦
考生少了
有能力的出国了
大学扩招了
孩子们的选择应该更多了
我们做梦都能笑醒了
今天,梦醒了
是我自己叫醒了自己
看着一年年的数据
我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
知道江苏的孩子上大学不容易
但没想到竟是这样惨烈、这样艰难
就像一位家长说的
临门一脚的时候,球门在哪?
援西没有影响
官网说得很轻松
这是我看过的最不搞笑的笑话
我很冷静
和那些走绿道的家长一样
但这次,我将不再沉默
我不想将来回首2016这件事
我的选择是沉默
我们冷静地发出理性的声音
不止为我们2016的孩子
后面那些,也是我们的孩子
是我们江苏未来的希望
也许对这个社会,我们不能有太大的改变
但我想你们
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比我们强
一定会比我们更理性
今天,父母能为你们做的
除了生活,还有声音
我很冷静
附录:清代状元榜
1646年 顺治三年 傅以渐,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1647年 顺治四年 吕宫,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649年 顺治六年 刘子壮,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1652年 顺治九年 (满榜状元) 麻勒吉,满洲正黄旗人;
1652年 顺治九年 汉榜状元 邹忠倚,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655年 顺治十二年 (满榜状元) 图尔宸, 满洲正白旗人;
1658年 顺治十五年 孙承恩,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659年 顺治十六年 徐元文,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马世俊,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1664年 康熙三年 严我斯,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
1667年 康熙六年 缪彤,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670年 康熙九年 蔡启僔,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1673年 康熙十二年 韩菼,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1676年 康熙十五年 彭定求,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1679年 康熙十八年 归允肃,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 蔡升元,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陆肯堂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688年 康熙二十七年 沈廷文, 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1691年 康熙三十年 戴有祺 ,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 胡任与,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 李蟠,江苏徐州人;
1700年 康熙三十九年 汪绎,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 王式丹,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 王云锦,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 赵熊诏,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 王世琛,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王敬铭,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徐陶璋,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 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721年 康熙六十年 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1723年 雍正元年 (恩科)于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1724年 雍正二年 陈德华,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1727年 雍正五年 彭启丰,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730年 雍正八年 周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1733年 雍正十一年 陈倓,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1736年 乾隆元年 金德瑛,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37年 乾隆二年 于敏中,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1739年 乾隆四年 庄有恭,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1742年 乾隆七年 金甡,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45年 乾隆十年 钱维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748年 乾隆十三年 梁国治,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1751年 乾隆十六年 吴鸿,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52年 乾隆十七年 (恩科)秦大士,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1754年 乾隆十九年 庄培因,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蔡以台 —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毕沅,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恩科)王杰,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为取得江南江北的平衡,遂改取江北人王杰;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秦大成,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张书勋,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陈初哲 1736年—1787年 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父亲为上海园林‘狮子林’的主人;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金榜,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1775年 乾隆四十年 吴锡龄,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 戴衢亨,江西南安府大庾县;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汪如洋,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1781年 乾隆四十六年 钱棨,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连中三元;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茹棻,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 史致光,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胡长龄,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石韫玉,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潘世恩,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95年 乾隆六十年 王以衔,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1796年 嘉庆元年 赵文楷,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1799年 嘉庆四年 姚文田,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1801年 嘉庆六年 顾皋,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802年 嘉庆七年 吴廷琛,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805年 嘉庆十年 彭浚,湖南衡山县人;
1808年 嘉庆十三年 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1809年 嘉庆十四年 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1811年 嘉庆十六年 蒋立镛,湖北天门人;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龙汝言,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吴其浚,河南固始县人;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陈沆,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陈继昌,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1822年 道光二年 戴兰芬,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1823年 道光三年 林召棠,广东吴川县人;
1826年 道光六年 朱昌颐,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1829年 道光九年 李振钧,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恩科)吴钟骏,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汪鸣相,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刘绎,江西永丰人;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林鸿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原取何绍基,但因何父得罪权贵卓秉恬而被换掉;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李承霖,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龙启瑞,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张之万,直隶南皮人;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陆增祥,江苏太仓人;
1852年 咸丰二年 章鋆,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1853年 咸丰三年 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
1856年 咸丰六年 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859年 咸丰九年 孙家鼐,安徽寿州人;
1860年 咸丰十年 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862年 同治元年 徐郙,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1863年 同治二年 翁曾源,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865年 同治四年 崇绮,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1868年 同治七年 洪钧,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原取王国钧,因其名不为慈禧所喜,遂改取洪钧;
1871年 同治十年 梁耀枢,广东广州府东莞人;
1874年 同治十三年 陆润庠,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1875年 光绪元年 张謇,江苏通州人;
1876年 光绪二年 曹鸿勋,山东潍县人;
1877年 光绪三年 王仁堪,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1880年 光绪六年 黄思永,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1883年 光绪九年 陈冕,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1886年 光绪十二年 赵以炯,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张建勋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原取费念慈或张孝谦,但因考官争执不下而改取张建勋;
1890年 光绪十六年 吴鲁,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1894年 光绪二十年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常乐镇)人;
1895年 光绪二十一年 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 夏同和,贵州省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
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1904年 光绪三十一年 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
本文综合网络多种资料编辑而成,恕不一一致谢。如有著作权人需主张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本文所列数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