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石梦竹) “20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一片药400块钱是什么概念,在我们重庆的县城,每平米的房价就是400块钱。一个月吃60片,一个月就吃掉了半套房子。”在提到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时,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感慨。
2001年伊马替尼上市时的单价为400元/片(原研药),患者自费年费用达30万元;而到2019年,其价格(国产仿制药)降至9.8元/片,患者自费年费用仅1500元,对于患者来说,18年间降价98%。
自2001年获批问世以来,伊马替尼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被誉为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这款药不仅副作用小,效果也好。2002年,伊马替尼的原研药“格列卫”进入中国,当时0.1克*120片(规格)的价格为2.35万元,但由于研发成本太高,再加上进口关税中间流通成本在我国每盒的售价达到了4万元。而慢粒病人每个月需要服用一盒。
2013年,伊马替尼原研专利到期之后,价格仍然保持200元/片,12000元/盒,患者自费年费14万元。2015年,“格列卫”价格由2.35万降至2.1万。随后,“格列卫”相继被多省纳入大病医保目录。但实际上,相比国产仿制药,原研药的价格依然较高。
随着国家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4+7”试点与扩围,伊马替尼有了实质性的降价。
2018年,“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对外公布。江苏豪森药业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昕维)中标,中标价格为623.82元/盒。相比近三年的平均中标价,该药降价幅度约为24%。而这个药经过医保报销后,比印度的仿制药还便宜。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6年,诺华的格列卫仍占据伊马替尼市场份额约80%。其次为江苏豪森、正大天晴、石药欧意。通过查询中国生物制药年报获得的数据显示,2017年,正大天晴的格尼可胶囊销售额约为1.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2%。2016年,格尼可胶囊的销售额约为1.55亿港元,同比增长35.5%。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李燕郴表示,目前以格列卫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经典治疗手段,80%-90%的患者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从使用国产仿制药的患者评估结果来看,患者在用药疗效和安全性上与进口格列卫并无明显差别。”
如今,伊马替尼每片降至9.8元,患者每年仅需自费1500元。“这是集中带量采购的一个直观感受。”蒋昌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