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最美青春|遇见,最好吉大
近期,吉林大学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批复,吉林大学申报的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这是依托吉林大学的第五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吉大建成了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作为吉大人的你却还不知道这项技术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就将带大家开启一场油页岩科普与实验室探秘之旅~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由中生代或新生代的低等藻类生物、高等水生、陆生植物的残体腐解的有机质与淤泥、粉沙等形成腐泥物质,经成岩作用和挥发物质散失等物理化学作用沉积而成。 它全身都是宝,可以干馏提取页岩油、瓦斯气,还可用于发电和供暖。干馏和发电后的灰渣可用于提取化工产品、稀土与贵重金属,加工生产建筑材料、多功能材料等。 众所周知,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油页岩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资源量巨大,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油页岩中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为4110亿吨,相当于已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3倍。我国油页岩资源中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约为487亿吨,相当于传统石油探明储量的1.5倍,居世界第2位。吉林省的油页岩中页岩油的资源量为132亿吨,排在全国第一位。在常规油气资源供给不足时,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是重要的油气补充资源,有望成为常规油气的替代品。加强对油页岩开发利用新技术的研发,支持油页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有望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局面,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油页岩具有储量巨大、潜力巨大、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等“三大”特点。但是,现有的油页岩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废渣存放占地多,环境污染大、开发效率低等缺点,因此,只有用更先进、更环保、更高效的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开发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技术,才能大力开发油页岩资源。 油页岩的地下原位转化技术,是指不用从地下开采出油页岩矿石,而是直接对地下油页岩层进行热裂解,然后将生成的油气产物导出地面,经冷凝得到页岩油气产品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地面干馏炼油,原位转化技术具有不需采矿、占地面积少、采油率高、产物品质好和环境污染低等优点,而且可以对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进行开采,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已研究了多年,但从经济效益分析,还未能找到一种适合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地下原位裂解方法。 吉林大学,联合国内外油页岩领域的16个优势单位,承担了国家“跃升计划”试点项目,即“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建设项目”,开展了油页岩资源从评价、勘探、开采、利用到环保的产业关键技术链研发,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在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取得了大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着重开展油页岩资源勘探评价技术、地下原位转化技术、高效钻采技术与仿生装备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功能定位和拟突破的技术方向,开展油页岩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野外示范工程建设、大规模产业化推广、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并为油页岩产业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目前,已经开展了三种地下原位开采技术研究,分别为:油页岩局部化学反应法原位裂解技术(TS法)、近临界水法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SCW法)和油页岩高压-工频电加热原位裂解技术(HVF法)。针对上述三种技术,已建成了相关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工作,对技术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地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产油和产气。 特别是针对中国特殊的油页岩埋藏特点,采用与以色列科学家合作研究一种更高效环保的新技术TS-A法,在吉林省农安县开展油页岩原位裂解先导试验工程,工程自2013年10月7日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完成了地面工程建设、地下钻井工程、地面设备安装调试等工程,突破了压裂、高温换热、隔热和地下水侵入等关键技术难题。(2015年6月20日,地下原位裂解出第一桶高品质成品油(油页岩油)) 未来,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油页岩技术研发实验设施建设,组建国家级技术研发创新队伍,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机制,代表国家层面开展油页岩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理论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未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加快油页岩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与利用速度,逐步减少油气资源对外的依赖程度,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是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实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有机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之外,还有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科普探秘之旅未完待续,吉大人在科研创新道路上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
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本期文编|梁妍
图片制作|油页岩实验室提供
执行编辑|梁妍
排版编辑|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