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全部通过六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是
(2)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是
(3)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是
(4)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是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裂片: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复原率的不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片重差异超限主要原因有,①颗粒流动性不好;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水分的透入是片剂崩解的首要条件,而水分透入的快慢与片剂内部的孔隙状态有关;孔隙率越大越容易吸水,然后造成崩解。造成黏冲或黏模的主要原因有: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
(1)利用高频交变电场使水分子迅速获得热能而气化的干燥方法是
微波干燥:属于介电加热干燥器。把物料置于高频交变电场内,从物料内部均匀加热,迅速干燥的方法。
甘油明胶常用于制备栓剂,卡波姆是常用的水凝胶基质;卵磷脂常作为制备脂质体双分子层的的材料;PVP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可使药物速释;环糊精常作为包合物的包和材料。
凡士林仅能吸收约5%的水分,不能与较大量的水性溶液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和一些高级脂肪醇能增加其吸水性。
(3)可作O/W型乳状型基质的稳定剂并兼有调节稠度的作用
蜂蜡为弱的W/O型乳化剂,在O/W型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与调节黏稠度的作用。
十二醇硫酸酯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优良的O/W型乳化剂。
本题考查膜剂处方中各成分作用;天然高分子成膜材料有明胶、虫胶、阿拉伯胶、淀粉、糊精、琼脂等。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成膜性能优良,成膜后的强度与韧性均较好,常用的有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纤维素衍生物等。着色剂:色素、TiO2;增塑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等;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糊精等;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等;脱膜剂:液体石蜡、甘油、硬脂酸、聚山梨酯-80等。
混悬型注射剂中常用的混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等;常用的抑菌剂有: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而氯化钠是调节渗透压;盐酸调节PH;焦亚硫酸钠是抗氧剂。
本题考察液体制剂常用溶剂的分类,如下: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油酸乙酯;此外,苯甲酸钠常用作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其他防腐剂还包括羟苯酯类,苯扎溴胺及醋酸洗必泰等。
泊洛沙姆作为一种0/W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常用的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醇硫酸钠)。它的乳化性很强,且较稳定。主要用作软膏的乳化剂。
(1)供试品开口在温度60℃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
【该题针对"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常用于实际研究中应用,对于药物水溶液型制剂,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稳定性实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加速试验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预测药物的稳定性,为新药申报临床研究与申报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料。长期试验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也常采用经典恒温法,特别对于药物水溶液型制剂,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题针对"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1)借助于载体或酶促系统,药物从膜的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是
必须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2)借助于载体,药物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是
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其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3)不需要载体,药物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是
被动扩散又称为被动转运,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服从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
(1)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2)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3)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4)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本题考察药动学各个公式,注意区分,A是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该题针对"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剂与非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该题针对"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剂与非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该题针对"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剂与非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该题针对"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剂与非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