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鸿立孕婴健康中心】——小儿痢疾,如何护理?

2022-07-24 07:05:26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病理特点

小儿痢疾发病季节

        小儿痢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等传染他人。患菌痢的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浓血便为主要症状。重症者可突发高烧、昏迷、抽痉、呼吸不畅等中毒性脑病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等休克现象,如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会导致生命危险。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

小儿痢疾注意要点

        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尤为重要。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类蔬菜瓜果、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现在市场活跃,各类水果、饮料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广告最吸引小孩,由于少数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一场悲剧。敬告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贪食冷饮、冷食,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厂家商标、出厂日期、有效期、有无变质等。在炎热的夏季,饮食要多以清淡为主,多吃大蒜,多喝开水。餐具、洗碗抹布、水池、厕所每周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左右,以免染上疾病。小儿患痢疾应该重视,一旦发现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治疗,尽快妥善处理患儿的大便,以免流失造成传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小儿痢疾治疗措施

1、清热化湿法:

       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

        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

        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

a、贴敷法:

        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

方药配制:

       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

使用方法:

        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

b、灌肠法:

       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

此方配制:

       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


小儿痢疾有效方药

1、马齿苋糖块:

       用新鲜马齿苋糖块(将新鲜马齿苋捣汁,煎沸加蔗糖制成糖块。每块重3g,其中含生药马齿苋10g,蔗糖2.5g,水2ml)。2.5-4.5岁每次2-3块,4.5-6.5岁每次3-块,每日2-3次,连服7天。与对照组用痢特灵片5-10mg/(kg·d),每日3-4次,连服7天相比较,在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马齿苋具有散热、消肿、利肠、解毒通淋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齿苋具有抗菌作用,对志贺氏、福氏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清肠合剂卞:

        用清肠合剂直肠滴人治疗小儿菌痢32例,疗效明显。清肠合剂由葛根、黄柏、黄连、生大黄、虎杖、木香组成。用上药煎煮成100ml装瓶待用。使用时将1次性静脉输液用塑胶管一头插入中药瓶中,另一头剪平,涂少量石蜡油,轻轻插入患儿肛门直肠约10cm,开启输液调节器,使管液滴速在50-60滴左右/分钟,给药剂量5-8ml/kg·次,每日2次。此方具有清热解毒、荡积导滞、通腑清热、活血祛瘀之功,且用直肠滴人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有利于炎症吸收。

3、仙鹤叶:

       用仙鹤叶内外合用治疗小儿菌痢15例,疗效满意。

方法:

       先取新鲜仙鹤叶根和茎30-50g,用量可根据病情轻重及小儿体重而定。洗净后,加水250ml,浸泡20分钟,用文火煎成约80ml左右,煎汁过滤,加入适量红糖,分次频服。后取仙鹤叶饮片10g,烘干研粉,用水调和至糊状备用。于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将药糊适量涂抹于肛周。仙鹤叶近代研究表明,当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对肠道平滑肌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有效成分具有消炎、抗菌等作用。

小儿痢疾中医药作用

1、抑菌作用许多治疗痢疾单味中药都有抑菌作用,如地锦草、杨树花、前胡、白木耳、苦参、铁苋菜、茶叶、石榴皮等,临床治愈率在74-96%。许多实验证明:金银花、大青叶、黄连、黄芩、穿心莲、秦艽、苦参、山楂、石榴皮、铁苋菜、地锦草、风尾草、辣蓼、白头翁等具有明显的抗痢疾杆菌作用。

2、调节免疫秦增祥报道,葛根芩连汤除有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解痉、抑制胃肠运动、增加实验性动物体重、提高机体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可治疗小儿急慢性菌痢。

小儿痢疾合理用药

       痢疾简称菌痢,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多发于夏秋两季,是小儿多发病。一旦诊断小儿为菌痢时,应及早用药,控制病情,可应用以下药物:

1、呋喃唑酮(痢特灵):

        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mg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2、复方新诺明(百炎净):

        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但要注意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

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

        0.1g×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g,另一种每片0.5g。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

注意事项:

       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3、磷霉素钙:

       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4、肠炎灵:

       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5、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正泰霉素):

        口服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mg,分3-4次服用。(片剂为每片40mg)。该品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超过正常剂量,用药时间太长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病儿可发生肾毒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也容易引起肾毒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只有个别小儿出现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尿内出现红细胞和管型,甚至急性肾衰。亦可对第Ⅷ对颅神经产生损害,对耳前庭的损害大于对耳蜗的损害,主要与剂量太大、肾功能不全有关。病儿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等,以上两种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用药5-10天,及早发现停药则为可逆性。因此,用药必须掌握正确剂量和间隔时间,严格遵医嘱执行,切勿盲目加量。小儿痢疾初期不可用止泻药,如易蒙停、鞣酸蛋白、矽炭银、止泻片、炭片等。应注意多饮水、多排便。

小儿痢疾中医理疗

小儿痢疾方1:十味止痢汤

药物组成:

       川连3-6g、黄芩10g、黄柏10g、苦参10g、椿根皮10g、煨木香6g、炒白芍6g、乌梅炭6g、双花炭15g、地榆炭15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150-200ml,频频饮服。

适应病症:

        贺氏菌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症见下利频繁、便中脓血、里急后重,伴发热、腹痛、哭闹烦躁等。评按本方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着重加解毒、止痢之法,辨痢疾发生之由。湿热素蕴为本,复感时毒为其标,故遣方用药应时刻不忘解毒杀虫,同时顾及痢久伤阴,在大剂清热、利湿、解毒基础上,伍以涩肠上痢之品,既可及时止痢,又可避闭门留寇之嫌。本方以川连、黄芩、黄柏清热利湿;苦参、椿根皮燥湿解毒杀虫;木香、芍药调气和血;双花炭、地榆炭、乌梅清热、凉血、解毒、涩肠止痢。诸药合用,齐奏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解毒止痢之功,而此功效正与湿热痢疾发生之病机相契,是故用之效捷。

小儿痢疾方2:三黄止痢汤

药物组成:

        生大黄10g、黄柏10g、槟榔10g、木香10g、焦山楂10g、枳壳10g、黄连3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成200-300ml药液,分次频服,治疗期间忌服生冷、油腻之晶。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证属湿热型。症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稠粘气臭,日十数次或数十次不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而苦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发热等。评按本方依通因通用之法,以泻止痢。痢疾一病,概由湿热与食滞久阻于肠腑,以致大肠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血络受伤而成痢疾。方中大黄为主药,意为荡涤肠胃除积垢,推陈致新。《本草纲目》谓其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辅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配木香、槟榔、枳壳以疏利肠道之气滞而除后重;焦山楂为佐以消食导滞。诸药合用,通腑滑肠而达到止痢的目的。从此可见,用三黄止痢治疗,颇有良效。

小儿痢疾方3:加味椒艾丸

药物组成:

      乌梅9g、艾叶9g、川椒9g、槟榔15g、黄芩15g、黄连9g;

制剂用法:

        上述各药用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幼儿可分数次服完。

煎法:

       以一定量水浸泡药5分钟。用武火煎开,改文火煮20分钟,煎取药液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

        由织内阿米巴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按本方是在《千金要方》椒艾丸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芩、槟榔而成。椒艾丸原为温性药方。加味椒艾丸则成为寒温并用之方。方中椒、艾、姜温暖脾胃;连、芩燥湿消热;槟榔行气消滞;乌梅、赤石脂敛肠止痢。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椒、艾、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连、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全方寒温并用,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药证相符,故用之效捷。

小儿痢疾方4:三黄秦芍汤

药物组成:

        黄连6g、黄芩10g、当归10g、秦皮10g、白芍10g、白头翁12g,广木香5g、大黄5g、甘草5g,制剂用法每日1剂,煎取250ml左右药汁,分3次微温保留灌肠。

适应病证:

       小儿急性痢疾。临床上均为急性发作,泻下物以红白粘冻为主,次多量少,便前哭闹不安,较大儿童自诉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发热等。

       本方药味大多苦寒,小儿口服往往不易接受,且容易引起呕吐,灌肠法可免小儿服药之困难,同时还能针对病位、直达病所。药液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故取效卓捷。方中黄连、大黄、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白头翁、秦皮则加强三黄清热解毒之力;当归具有行血止血的作用,行血则脓便自愈;木香导滞调气,调气则后重自除;白芍、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气血,善治腹痛。因此,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之功,为治湿热积滞诸证之良方,尤其对湿热痢颇佳。本方药用寒凉,故对寒湿痢和虚寒痢效果不佳,临床当辨证使用。

小儿痢疾预防措施

小儿痢疾注意饮食

        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得病的途径是“粪—口”传播,就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特别要注意的是冷饮在痢疾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夏季不让孩子吃冷饮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注意购买品牌优良的产品,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在马路上吃冰棍和冰淇淋是极不卫生的,特别是风大时,落在冰棍上的尘灰常都带有病菌。

小儿痢疾讲究卫生

        苍蝇是传播痢疾的媒介。苍蝇性喜栖息在脏物上,脚上沾满成千上万的病菌,可将病菌带到食物、餐具、物体上。当孩子吃了这些食品,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都可以感染上痢疾。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小儿痢疾传染因素要避免

        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后才倒入便池,更不能随地大小便。至今尚无预防痢疾的菌苗。因为痢疾杆菌的型别较多,难以制成多型混合菌苗。另外,患痢疾后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也不长,仅数月而己。所以,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没有多大价值。

小儿痢疾护理要点

小儿痢疾检查

1、检查宝宝有没有拉肚子以外的其他症状,如发烧、呕吐等,如果出现便血或喝不了水应尽快去医院;如没有其他症状,可在家补水。但注意不要在宝宝呕吐后马上喂水,不然很快又会吐出。

2、给宝宝吃些容易消化的东西,像粥、面条等,不要给他吃含有脂肪和糖分的点心。

3、宝宝每次拉完后要给他冲洗小屁屁,每天用香皂洗一次,再用润肤霜护理。最后父母处理完宝宝粪便后要及时洗手,以免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染。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玩具可给予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婴幼儿大便有里急后重时,可让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

小儿痢疾观察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然后给予糖盐水、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即应及早进食。这时可以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应予限制,待大便成形后可适当增加。应多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食前半小时先服消化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防消化不良。

小儿痢疾防护

        慢性菌痢患儿需要灌肠时,应对患儿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儿配合,不致使药液流出肛门,同时在灌肠前先将大小便排空。大便作细菌培养采取标本时,应选脓血及粘液较多的地方,留好标本后应立即送验,以提高准确性。若连续3次送验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及大便性质、次数,如患儿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或有嗜睡、谵语、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