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缓释、控释固体制剂为()
A.缓释片
B.渗透泵片
C.缓释胶囊
D.固体分散片
E.膜控释小片
答案:D
解析:固体制剂按照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可以分为速释固体制剂(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释、控释固体制剂(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膜控释小片等)和普通固体制剂。选项A、B、C、E均为缓、控释固体制剂,而固体分散片则属于速释固体制剂。
2.关于固体制剂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剂量较易控制
B.物理、化学稳定性好
C.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D.药物在体内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E.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答案:D
解析:与其他剂型相比,固体制剂具有以下特点:①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②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③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④剂量较易控制;⑤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3.下列药物剂型中,既能外用又能内服的是()
A.肠溶片
B.颗粒剂
C.胶囊剂
D.混悬剂
E.糖浆剂
答案:D
解析: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在药剂学中搽剂、洗剂、注射剂、滴眼剂、气雾剂、软膏剂和栓剂等都有混悬剂存在,所以混悬剂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4.关于散剂质量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散剂中可含或不含辅料
B.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
C.含有毒性药的口服散剂应多剂量包装
D.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E.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口服散剂应为细粉
答案:C
解析:散剂可单剂量包(分)装和多剂量包装,多剂量包装者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口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5.下列填充剂中,具有“干黏合剂”之称的是()
A.淀粉
B.微晶纤维素
C.蔗糖
D.乳糖
E.甘露醇
答案:B
解析:微晶纤维素主要作为填充剂,但同时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亦具有“干黏合剂”之称。
6.下列哪项是片剂包糖衣时隔离层的主要材料()
A.川蜡
B.食用色素
C.糖浆和滑石粉
D.稍稀的糖浆
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乙醇溶液
答案:E
解析:隔离层是在片芯外起隔离作用的衣层,以防止水分透入片芯。常用材料有玉米朊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乙醇溶液以及明肢浆等。
7.不属于片剂辅料中崩解剂的是()
A.干淀粉
B.交联聚维酮
C.羧甲淀粉钠
D.羟丙纤维素
E.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答案:D
解析:常用的崩解剂有:干淀粉(适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羧甲淀粉钠(CMS-Na,高效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吸水迅速膨胀)、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维酮(PVPP)和泡腾崩解剂(如碳酸氢纳和枸橼酸)等。羟丙纤维素属于黏合剂,可作粉末直接压片黏合剂。
8.下列薄膜包衣材料中,属于胃溶型的是()
A.乙基纤维素
B.醋酸纤维素
C.羟丙甲纤维素
D.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E.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答案:C
解析:薄膜包衣材料包括:①胃溶型,主要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IV号、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AEA)等;②肠溶型,主要有虫胶、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类(Ⅰ、Ⅱ、Ⅲ号)、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③水不溶型,主要有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等。
9.下列药物适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是()
A.风化性药物
B.吸湿性药物
C.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D.药物的水溶液
E.0/W型乳剂药物
答案:C
解析:不适宜制成硬胶囊剂的药物有:①会导致囊壁溶化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②会导致囊壁软化的风化性药物;③会导致囊壁脆裂的强吸湿性药物;④会导致囊材软化或溶解的含有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⑤会导致囊壁变软的0/W型乳剂药物。具苦味及臭味药物制成胶囊,可以掩盖其苦味及臭味。
10.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
A.5min
B.15min
C.30min
D.45min
E.60min
答案:C
解析:根据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指标要求,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
11.关于液体制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药途径广泛
B.携带、运输方便
C.分散度高,易降解失效
D.易霉变,常需加入防腐剂
E.使用方便,适合老人和小儿
答案:B
解析:(1)液体制剂的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程度高,吸收快,作用较迅速;②给药途径广泛,可以内服、外用;③易于分剂量,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④药物分散于溶剂中,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2)液体制剂的缺点:①药物分散度较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从而导致失效;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不方便;③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物理稳定性问题;④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12.下列属于极性溶剂的是()
A.乙醇
B.丙二醇
C.二甲基亚砜
D.乙酸乙酯
E.液状石蜡
答案:C
解析: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按极性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等),半极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等)。
13.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大的是()
A.吐温
B.卵磷脂
C.苯扎溴铵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聚氯乙烯脂肪酸酯
答案:C
解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项C(苯扎溴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以毒性最大。
14.以下表面活性剂中,溶血作用最小的是()
A.吐温20
B.吐温40
C.吐温60
D.吐温80
E.聚氯乙烯烷基醚
答案:D
解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顺序为:聚氯乙烯烷基醚>聚氯乙烯芳基醚>聚氯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15.为了提高某种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选择表面活性剂的值是()
A.3~8
B.7~9
C.8~16
D.13~16
E.15~18
答案:E
解析:表面活性剂的值与其应用的关系:3〜8适用作W/0型乳化剂,8〜16可用作0/W型乳化剂,7〜9通常作为润湿剂,13〜16适合作为去污剂,15~18则可作为增溶剂,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16.关于混悬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悬剂可产生长效作用
B.有助于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
C.在贮存后再振摇,沉降物应能很快分散
D.沉降容积比值在0〜1之间,其值愈小混悬剂就愈稳定
E.微粒大小及分布情况,是评价混悬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答案:D
解析: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液的容积之比,通过测定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可以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进而评价助悬剂及絮凝剂的效果。沉降容积比F值在0〜1之间,F值愈大混悬剂就愈稳定。
17.小剂量药物更容易出现下列哪种问题()
A.裂片
B.松片
C.含量不均匀
D.崩解迟缓
E.溶出超限
答案:C
解析:造成片剂含量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片重差异超限、药物的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的迁移等。小剂量药物更易出现含量不均勾的问题。
18.在压片过程中,压力过大可能造成()
A.黏冲
B.裂片
C.松片
D.崩解迟缓
E.片重差异大
答案:D
解析:影响崩解的主要原因是:①片剂的压力过大,导致内部空隙小,影响水分渗入;②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剂使片剂的结合力过强;③崩解剂性能较差。
19.科研人员现需要一种肠溶性薄膜包衣材料,下列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A.醋酸纤维素
B.羟丙纤维素
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D.羟丙甲纤维素
E.聚乙烯吡咯烷酮
答案:C
解析:肠溶型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有:虫胶、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类(Ⅰ、Ⅱ、Ⅲ号)、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等。
20.为了保证物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选用下列哪种辅料()
A.淀粉
B.硫酸钙
C.甘露醇
D.羧甲淀粉钠
E.微粉硅胶
答案:E
解析:为了保证物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需要加入润滑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MS)、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十二烷基硫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