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粒状或粉状的塑料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在注射机内塑料受热熔融并使之保持流动状态,然后在一定压力下注入闭合的模具,经冷却定型后,熔融的塑料就固化成为所需的塑件。
原料外观检验及工艺性能测定:包括塑料色泽、粒度及均匀性、流动性(熔体指数、粘度)热稳定性及收缩率的检验。
塑料预热和干燥:除去物料中过多的水分和挥发物,以防止成型后塑件表面有缺陷或发生降解,影响塑料制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物料干燥的方法:小批量生产,采用烘箱干燥;大批量生产,采用沸腾干燥或真空干燥
料筒清洗:
当改变产品、更换原料及颜色时均需清洗料筒。
嵌件预热:
减少物料和嵌件的温度差,降低嵌件周围塑料的收缩应力,保证塑件质量。
脱模剂的选用:
常用脱模剂包括硬脂酸锌、液态石蜡和硅油。
注射成型过程
加料,塑化,充模,保压,倒流,冷却,脱模
加料
通过料斗将物料送入至螺杆中,实现物料的输送;
加料量过多-------物料熔融所需时间长,易引发物料热降解;
加料量过少-------料筒内缺少传压物质,注射到型腔中的物料不足,易引发制品的空洞、凹陷等;
塑化(物料熔融):
加入的塑料在料筒中进行加热,由固体粒子变为熔体,经过混合和塑化后,熔体被螺杆推挤至料筒的前端。
充模
塑化好的塑料熔体在注射机柱塞或螺杆的推动作用下,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并充满模具型腔。
保压补缩
从熔体充满型腔后,在注射机柱塞或螺杆推动下,熔体仍然保持压力进行补料,使料筒中的熔料继续进入型腔,以补充型腔中塑料的收缩需要,并且可以防止熔体倒流。
浇口冻结后的冷却
经过一段时间使型腔内的熔融塑料凝固成固体,确保当脱模时塑件有足够的刚度,不致产生翘曲或变形。
脱模
塑件冷却到一定的温度,推出机构将塑件推出模外。
塑件后处理
后处理原因及作用:
由于塑化不均匀或由于塑料在型腔内的结晶、取向和冷却不均匀;或由于金属嵌件的影响或由于塑件的二次加工不当等原因,塑件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内应力,从而导致塑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开裂,因此,应该设法消除之。
退火处理
将塑件在定温的加热液体介质(如热水、热油和液体石蜡等)或热空气循环烘箱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高于使用温度10°~15°或低于热变形温度10°~20°
时间:与塑料品种和塑件厚度有关一般可按每毫米约半小时计算。
作用:消除塑件的内应力,稳定塑件尺寸,提高结晶度、稳定结晶结构,从而提高其弹性模量和硬度。
退火的实质:
1.使强迫冻结的分子链得到松弛,凝固的大分子链段转向无规位置,消除内应力;
2.提高结晶度、稳定结晶结构、提高制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退火温度:使用温度以上10~20℃,或低于塑料热变形温度10~20℃。
料筒温度
•料筒温度应在粘流温度(或熔点)Tf和热分解温度Td之间。
•塑件及模具结构特点:对于薄壁制件料筒温度高于厚壁制件;形状复杂或带有嵌件的制件料筒温度也应高一些。
料筒温度
判断料筒温度是否合适,可采用对空注射法观察或直接观察塑件质量的好坏。对空注射时,如果料流均匀、光滑、无泡、色泽均匀则说明料温合适;如果料流毛糙,有银丝或变色现象,则说明料温不合适。
喷嘴温度:
一般略低于料筒最高温度,以防止熔料在喷嘴处产生流涎现象。但不能过低,否则熔料在喷嘴处会出现早凝而将喷嘴堵塞,或者有早凝料注入模腔而影响塑件的质量
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的高低决定于塑料的特性、塑件尺寸与结构、性能要求及其它工艺条件。模具温度↑,流动性↑,密度和结晶度↑,收缩率和生产率↓。
模具温度:
无定形塑料:模具温度<Tf
熔融粘度高的塑料:采用高模温(PC:90--120℃;PPO:110--130℃)
熔融粘度低的塑料:采用低模温(PS:60--80℃)
注意:这类塑料的软化点较高,提高模温可以调整制品的冷却速度,防止温差过大在制品中形成凹痕、内应力集中点、裂纹等。
模具温度:
结晶性塑料:模具温度<Tm
指柱塞或螺杆顶部对塑料熔体所施加的压力。
作用:
注射时克服熔体流动充模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使熔体具有一定的充模速率;保压时对熔体进行压实和防止倒流。
指柱塞或螺杆顶部对塑料熔体所施加的压力。
作用:
注射时克服熔体流动充模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使熔体具有一定的充模速率;保压时对熔体进行压实和防止倒流。
压力
塑化压力(背压):指采用螺杆式注射机时,螺杆顶部熔体在螺杆旋转后退时所受的压力。
塑化压力增加,熔体的温度及其均匀性提高、色料的混合均匀并排出熔体中的气体。但塑化速率降低,延长成型周期。
微注塑整理,转载需注明来源,未注来源将视为侵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发即支持!文章底部“写留言”可以谈谈你对本文的看法哦!微注塑微信群是中国最大的注塑微信群组, 赶快加入和小伙伴们聊聊吧!加群方法:先加微注塑小编为好友(微信号 6683014 陈丽军),发送消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