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分析数据 D.得出结论
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D)
A.硅藻 B.黏菌
C.酵母菌 D.幽门螺旋杆菌
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B)
A.抗体 B.肝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即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
A 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进入淋巴液、进而进入血浆和组织液中
B 肝糖原只能在肝细胞内(非细胞外)
C 胰岛素是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进入血液,由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但只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靶细胞产生产生降血糖功能,不进入细胞。
D 氨基酸出现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4.图1所示用灼烧接种环进行微生物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中,规范正确的是(B)
A. B. C. D.
解析 划线法是为了不断稀释上一区域的细菌,从而获得单菌落。因此,起始点在上一区域的末尾,而后不能与上一区域重叠。
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外植体也需要消毒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再分化过程
解析: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脱分化的过程,愈伤组织产生根、芽、茎是再分化的过程
6.图2为反射弧的局部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的电位变化,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
A.a B.b C.d D.e
解析:信息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是双向传递,但在神经元与神经元间是由轴突末端到树突前端的方向传递。因此在C处刺激,b、d与c在一个神经细胞内,因此都能测到电位。当电位传到d点之后到达轴突末端时,能通过突触结构传到右侧神经元的树突前端,进而传到e点;但电位传到b点之前到达树突前端时,由于树突无法将信号传给轴突,因此左侧的神经元无法接受到电位信号,a处无电位变化。
7.比较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2头大熊猫体内的36种蛋白质,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不同的变型。说明:大熊猫的(A)
A.遗传多样性较低
B.物种多样性较低
C.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解析:都是大熊猫,说明是一个物种内个体的多样性比较,属于遗传多样性。
8.下列关于酶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
A.只能利用物理学的方法进行酶的固定
B.固定的载体一般为液态的
C.固定后的酶仍然具有酶的活性
D.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
9.图3示酵母菌发酵实验。其中X、Y分别代表(B)
A.石蜡油蓝色 B.石蜡油黄色
C.酒精蓝色 D.酒精黄色
解析:题干中提示酵母菌的发酵实验,说明是无氧呼吸。制造无氧条件可以在液体液面上滴加石蜡油进行液封。因此X是石蜡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由CO2和酒精。BTB可用来检测CO2,通入后显示黄色。因此,现象Y是黄色。
10.用抗虫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虫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C)
解析:自交后代比例是9:3:3:1说明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关系,即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后代呈现两多两少,则说明两对基因是连锁交换关系。
11.对表1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B)
表1
|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① | 葡萄糖 | 碘液 | 红黄色 |
② | 脂肪 | 苏丹Ⅲ | 橘红色 |
③ | 淀粉 | 班氏试剂 | 蓝色 |
④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解析:子代噬菌体的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都是利用大肠杆菌的相应物质做原材料。因此如果大肠杆菌的蛋白质被标记,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必定带有标记,因此必定有35S标记。而子代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即亲代噬菌体的DNA链会作为2条母链进入到两个子代噬菌体体内。因此,子代噬菌体会有2个体含有32P标记。
13.图5为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之间关系的文字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
A.过程①表示转录
B.过程②表示翻译
C.物质b为mRNA、物质c为tRNA
D.物质a、b、c都有氢键
解析:a为DNA,经过程①(转录)后形成3种RNA(mRNA、rRNA、tRNA),b为mRNA经过程②翻译成蛋白质。rRNA为核糖体RNA,c为tRNA,转运氨基酸。DNA是双链,中间有氢键相连。mRNA、rRNA、tRNA为单链,其间无氢键。
14.图6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D)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感光部位是尖端,现幼苗切去尖端,则无法向光源生长,只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影响。
15.图7示底物与抑制剂和酶的结合机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X位点是酶与底物契合的活性部位
B.抑制剂l和2的抑制原理是一样的
C.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l的抑制作用
D.降低底物浓度,与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无关
解析:抑制剂1是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类似,因此能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导致底物无法和酶结合。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性地与酶活性部位结合,其抑制程度受底物浓度影响。抑制剂2是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其他部位(非活性部位)结合,改变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导致底物无法与活性部位契合而无法结合,其抑制结果与底物浓度无关。
16.图8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致敏T淋巴细胞
B.②是去除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核后进行细胞融合
C.③中的融合细胞兼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析:A应获取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B 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直接融合,不需要去核
C ③中的细胞只有部分融合成功,因此需要进一步筛选
D ④是筛选培养,筛选出的细胞能分泌单克隆抗体。
17.表2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依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C)
表2
项目 | 测定值 | 单位 | 参考范围 |
血清葡萄糖 | 223 | mg/dL | 60 - 110 |
甘油三酯 | 189 | mg/dL | 50 - 200 |
总胆固醇 | 232 | mg/dL | 150 - 220 |
①可能会出现尿糖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③可能HDL合成量较低
解析:血清葡萄糖浓度高,说明患有糖尿病。HDL是高密度脂蛋白,它的功能是将体内多余胆固醇运输至肝脏转化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若合成低,会造成胆固醇含量过高。
18.研究者用四种常用抗生素(青霉素PEN,氨苄西林AMP,红霉素ERY,万古霉素VAN)对1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最小抑制浓度(MIC)的研究,结果如图9。据图判断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D)
A.青霉素PEN
B.氨苄西林AMP
C.红霉素ERY
D.万古霉素VAN
解析:MIC 为最小抑制浓度。一种抗生素如在低浓度时就有抑制效果,说明其有效性强。因此,最小抑制浓度越低,效果越好。
19.研究发现: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表3中相关推论错误的是(C)
表3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
A.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 性免疫 B.改变T淋巴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 性免疫 C.刺激B淋巴细胞 影响细胞免疫 增殖分化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
解析: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
20.图10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Z分别表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B)
A.选择、隔离
B.突变、隔离
C.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D.突变、生存斗争
解析:新物种产生的环节:突变、选择、隔离
二、综合题
(一)12分
21.(3分) ② ADF
22.(2分)4层
23.(3分)失水
不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4.(4)核膜、核仁 有利于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级完成细胞分裂
(二)12分
25.(2分)A
26.(2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答对一个给一分)
27.(2分)D
28.(3分)ABD
29.(3分)血糖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小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使血糖浓度降低
(三)12分
30.(2分)A
31.(3分)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两种可能
32.(3分)B C D
33.(2分)羊水检测,胎儿脱落细胞(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培养,再行基因检测,确定有无血友病基因。
34.(2分)C
(四)12分
35.(2分) C
36.(2分) B D
37.(1分)人工化学方法合成
38.(2分)控制病毒外壳蛋白质的合成
39.(3分)青霉素 X-gal 白
40.(2分)该疫苗不具有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增殖和感染。
(五)12分
41.(2分)C
42.(3分)B C D
43.(1分)叶绿素含量
44.(3分) 3 18
45.(3分)强光下,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