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种危及生命的突发状况,让人非常恐慌,于是网上那些突发心梗时的「保命」方法,总能吸引人的眼球。
很多人出于「随手分享,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说不定能救人一命」的心理,传播着这样的信息。
可如果这些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儿的「救命良方」,本身是错误的,那流传得越广,可就会有越多的人受害。
11月20日,是第8个全国心梗救治日。今年的“中国心梗救治日”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专家提醒您,怀疑心肌梗死时,不要硬撑,按压穴位、自行服药都不可取,必须赶紧去医院,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有些心梗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后病情可能加重。所以,最好在测量血压后,真正确定血压不低再吃。如果没有测量血压的条件,就不要盲目服用。
因此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在专业的急救医师指导下用药。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已占疾病死亡率第1位。也就是说,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段时间医院急诊科接诊的心梗患者增多,上月有一天救治了20多名心梗患者。除了有天气寒冷的因素之外,高血压、长期吸烟酗酒都是引发心梗的重要因素。从年龄上看,大部分是55岁以下,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该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最年轻的仅19岁。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连续紧张的劳累,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严重时会导致急性心梗。
高危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有些急性心梗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应稳定情绪,避免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突然遇冷可能诱发急性心梗。这就是医生们总叮嘱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梗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老年人应格外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平时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
急性心梗是个突发病,及时判断很重要,宁可“错判三千”也不能“漏判一个”:
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有的人可能只有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此外,还可能会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极度恐惧等症状。
疼痛部位常为胸部,一般疼痛范围有一个巴掌大小,但有的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甚至肩膀、左臂、脖子、牙齿等部位的不适。
典型心梗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但超过15分钟的胸痛也需注意。
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有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但中青年人出现心肌梗死的也不少。
“心梗后,越早手术越能保护心肌细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蓓介绍说,心肌细胞一旦缺氧坏死,无法再生。对于心梗的救治,以“秒”计算,发生胸痛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门诊经常碰到心梗患者自己走路来、坐公交车来,还有自己开车来,这样非常危险。李蓓解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本来心肌就缺血缺氧,你一跑,缺氧更加严重;跑得越快,梗死的面积越大。
立即平卧休息,或在有依靠的地方坐下,再呼叫他人协助。
克制紧张情绪,可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造成通气过度,一般 5 秒一次为宜。如果有条件,吸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