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化疗结束后,这个5个症状暗藏危险,要注意!

2023-07-19 10:34:12

半年前张女士确诊了乳腺癌,经过手术和几个周期的化疗之后一直在家修养。最近突发高热不退、寒战,以为是病情恶化,胆战心惊!经检查之后才知道竟是手臂上埋置的PICC感染所致!

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无痛治疗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也有很多患者因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计划外拔管,影响了 PICC 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那么,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化疗结束后 PICC 是拔除好,还是留置一段时间再拔除?这篇文章我们就聊一下PICC 的拔管时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肿瘤患者一般留置PICC时间为3-6个月,完成治疗后给予拔管[1]。

当患者治疗结束不再需要导管进行静脉治疗时,医生会开具拔管医嘱,拔管前签署拔管知情同意书,充分与患者沟通拔管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后再操作拔管。

是指PICC留置期间出现了如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严重的皮肤过敏等无法处理的并发症,不得不提前拔出导管;或由于各种原因患者主动要求提前拔管。

当患者在化疗时发现液体无法输入或滴速变慢时,一定要及时通知护士,护士可能会试着抽一下回血,如抽不到回血,则表示管路可能已经堵塞。

大多文献报道,血凝性堵管可以利用负压抽吸使导管再通,如果再通失败,考虑拔管。

非血凝性堵管即黏稠性药物如脂肪乳、氨基酸等药物,贴在导管壁,导致导管堵塞;还有药物之间配伍禁忌形成不溶性的结晶堵塞导管。有文献报道可以使用溶解剂使导管再通,如果再通失败只能拔管。

留置导管的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寒战或穿刺点处红肿、化脓等情况,则有可能是发生了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此时,医生会让患者进行血培养,如结果显示:导管血与外周血培养出同一种细菌;导管血报警时间早于外周血2小时,导管血大于外周血的细菌菌落数3倍以上,明确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者患者使用导管输液出现寒战连续3次,排除其他因素,考虑可疑导管细菌定植,立即拔管[2]。

PICC 过敏性皮炎以敷贴或胶布固定部位的皮肤发生瘙痒、皮疹或水疱为标准,分为三度[3]:

中度出现瘙痒加重,有水泡,但无皮肤破损;

当患者出现重度的皮肤问题,且通过更换敷贴、消毒等操作后,情况并未好转时,考虑拔管。

浅静脉贵要静脉血栓形成后,肿胀疼痛症状较轻或无临床症状,可以拔管。

若深静脉如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不宜拔管,应使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10-14天复查超声后酌情拔管。

当导管不慎脱出>5厘米时,或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口或已不再上腔静脉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存在风险,建议立即拔管。

2、王丹凤,赵林,等. 恶性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