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持续的压力。近日,国内疫情又起波澜。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3月12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07例,现有确诊病例7230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
放眼全国,仅有少数省份和地区尚未受到本轮疫情波及,而部分地区形势相对严峻。
绝大多数人疫苗接种前,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而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3]。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和老年群体更应重视疫苗接种。
国外数据显示,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广泛传播的现实下,加强儿童群体疫苗接种至关重要。例如在新加坡,儿童是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率最高的群体,首先是5~11岁儿童,其次是12~19岁青少年[4]。
因此,我国已开放针对3岁以上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种。
由于新冠病毒变异能力很强,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已与原始病毒展现出较大差别,疫苗对最新毒株是否有效?很多人都不免担心起来。但看完下面内容,相信大家可以稍稍放宽心:
中国疾控中心(CDC)专家表示,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并最早于2021年11月27日输入我国香港,12月9日首次输入我国内地。多国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6]。
不过,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一定保护效果,只是对其预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未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率和死亡率上升,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效果[6]。
WHO也提示,目前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病毒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依然有效[6]。
2021年11月29日,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在央视《新闻1+1》栏目的直播连线中表示:奥密克戎仍然属于新冠病毒,虽然它比起野生型病毒发生了突变,但是疫苗依然对其有效,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此外,我国有多种类型疫苗上市,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加强针、序贯免疫,之后还会进行二代苗的研制,以上手段是可以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7]。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疫苗具有充足的保护作用。今年1月,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连发多篇文章,探讨了新冠疫苗对于奥密克戎的效力。
其中一项研究来自奥密克戎高度流行的南非,分析了接种2针新冠疫苗对于预防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所致住院的有效性。
经过分析20余万份核酸检测结果,研究者发现德尔塔流行期和奥密克戎流行期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4%和24.4%,入院率分别为10.8%和2.2%,疫苗预防住院有效性分别为93%和70%[8]。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接种2针该疫苗对预防感染奥密克戎所致住院是有效的;加强针接种或有助于改善有效性。
另外两项离体研究,均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尽管现有疫苗对于奥密克戎效力相对低于野生型COVID-19,但仍有一定保护效果,特别是接种加强针后效力更强[9-10]。
那么,疫苗打几针效果最好呢?一定要打加强针吗?我国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解答。
1月28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联合完成一项重磅研究,并在线发表于医学顶刊《自然》杂志。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灭活疫苗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效力。
研究结果显示,接种2针灭活疫苗对新冠突变毒株的中和能力较差(3.3%),但接种第3针灭活疫苗可显著提升体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血清阳转率至95%。研究团队认为,这些数据与之前观察一致,即3针灭活疫苗接种可增强对变异株的中和强度,这一接种方案在目前的形势下是合理的[11]。加强针很重要!
今年2月,《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同样值得关注。研究者筛选了13744项相关研究并最终对其中18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尽管疫苗全程接种完成6个月后效力会有所下降,但其对重症的有效性依然很高(对于重症,疫苗效力在所有年龄人群中下降了10.0%,在老年人中下降了9.5%);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81%)疫苗对严重疾病的有效性预计仍大于70%[12]。
此外,疫苗效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很大程度上可能并非仅由德尔塔变异株流行引起[12],也就是说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可能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这意味着,疫苗对病毒变异株仍然很有效,人们需要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及时接种加强针。
关于疫苗的安全性,前几日刚发表于《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两种常见疫苗的各项数据,两者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79.4% VS. 53.6%(接种第一针后)以及88.2% VS. 57.1%(接种第二针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疲劳、肌痛、注射部位疼痛等,绝大多数被认为可以耐受且平均48~72小时即可恢复,未见报告严重不良反应[13]。
所以说,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该打还是得打!而且要全程接种,不要落下加强针!
至于如何鼓励和敦促大家尽快完成疫苗接种,此前香港政府推出的“疫苗通行证”等有力措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措施推行后效果立竿见影,香港市民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截至3月12日的数据统计显示,香港12岁以上人口中,逾九成已接种第1针;3~11岁儿童中,也已有半数接种了第1针[14]。
特别是在40~49岁中年人群中,第1针与第2针接种率分别为99.94%与92.34%,几乎达到了全员接种;只是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例如80岁以上老年人第1针和第2针接种率分别为53.83%与33.43%[15]。
打或不打疫苗,差异巨大:特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官网上截至3月1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5波疫情的3231例死亡患者中,未接种两针疫苗者占89%,而已接种两针疫苗者仅占11%[16]。
在此倡议,为了能够更大程度遏制疫情、保护自己和家人、尽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大家都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加强针不可或缺。相对脆弱的儿童和老年人群,更是亟需疫苗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