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胃癌大国,全球有将近一半的胃癌患者都在我国。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大约在120万,而中国就约占其中搞得40%。
但遗憾的是,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仅只占了20%,多数发现时就已经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不过伴随着胃镜检查不断普及,早期胃癌比例也逐渐增高。
近日,据媒体报道: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叶丽娜·詹吉安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期发表了一篇癌症研究论文:
若将免疫疗法与化疗、靶向药物联用,也就是所谓的“三联疗法”,那么就有望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阳性胃肿瘤患者的转归。
论文显示,大约有20%的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晚期癌症会通过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而在此之前,这些患者都是采用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与化疗进行联合治疗。
而通过额外增加了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这是一种能够为免疫系统识别提供帮助,同时还能攻击肿瘤细胞的抗体。
研究发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让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并且诱导完全反映,暂时性完全缓解,其完全反应率可从3.1%增加至11.3%,患者最佳状态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当然,目前这种医疗手段仍还在研究中,目前已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疗法的临床使用。
胃部良性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增加癌变的风险。为了远离胃癌,如果发现胃部不适,应该及时治疗,尤其是发现这三种疾病:
萎缩性胃炎比慢性胃炎还要严重,患上该疾病的患者主要症状是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贫血等,患者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
症状较重的,需要服用药物,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
胃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及饮食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应激精神因素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胃溃疡。
胃溃疡的癌变几率在5%左右,常见症状是体重减轻、日渐消瘦,患者服药后药效逐渐下降。
胃息肉也是很容易转变为胃癌的疾病,一般做胃部检查时发现有胃息肉,都会选择采用手术的方式切除。
要知道,多数的胃癌都是因幽门螺杆菌而引起。而数据显示: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若能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癌死亡人数能够减少14%,中国每44例幽门螺杆菌治疗最终减少 1 例胃癌的发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关注自己和家人幽门螺杆菌的情况,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胃癌能够成为一种少见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