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的语言 高逼格的图片 精彩的段子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老沈说事
日照香炉生紫烟,
……
下一句是什么?
老沈不会,却习以为常,见惯不惯。生活中很多事总觉无精力去刨根问底,寻根溯源。
我是伪文学青年,一句古诗,顺手上网一搜索,结果便出,才疏学浅的我,尚可挽回颜面。
但是有些新闻,轰动一时之后却没了下文,留下的危害可是遗臭万年,深扒一下,以示正听。
例如:“四毛钱治好了高血压”,如何收尾?“八毛门”事件,结局如何?“缝肛门”后续发生了什么?
一
四毛钱治好高血压
西安华商报曾报道过这么一则新闻,刘女士一家过了一个十分充实欢乐的十一黄金周,奈何小长假结束后,丈夫老王的血压却一直降不下来。平时有高血压,但是吃了降压药之后控制的很好,血压已经在正常范围之内了,而小长假痛快的玩耍一周之后,血压连续几天降不下来了。为此,刘女士陪着丈夫到附近的521医院去就诊,值班大夫仔细询问并检查后,开了一个药方,当刘女士拿着药方划价、交费、取药后,发现竟然只有12个白色的药片,费用四毛!
本打算到医院花个几百元好好治疗高血压的刘女士,有点惊讶这年头还有四毛钱的处方?更令他惊讶的是,丈夫老王回家服用完四毛钱的药之后,血压竟然慢慢下降,恢复到正常值!于是刘女士一个电话联系上了媒体记者,要求表扬这个医生,表扬这个医院,表扬这样的医德医风。此记者对于这样的新闻当然是喜闻乐见,于是一篇文章很快发表《医生开四毛钱药方治愈患者》。国内哗然,表扬了一个,打杀了千万。明明可以四毛钱治好的高血压,为何我没有摊上这样的好大夫?还给我一次开几十元的药,很多高血压患者开始骂娘!甚至网上开始追踪四毛钱的神药。
站在医学角度,如何解释?
还得从这四毛钱买到的12片白色药片说起。根据网传照片,医生开的处方是“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刘女士描述的是共购买“12片白色小药片”,收费是0.42元。现实中,即使国产最便宜的氨氯地平,12片药价格也不可能低至4毛钱。所以,推测刘女士说的这12片药全都是氢氯噻嗪片,青岛地区定价4元一瓶,100片。那么,12片也得0.48元,沿海城市药价略高6分钱,似乎讲得通。
这四毛钱买的12片药很神奇吗?实际上它是利尿剂而已。
目前,通行的降压药主要是六类:根据上市时间早晚依次为利尿剂,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CCB(钙拮抗剂,也称地平类),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
根据2014年1月最新出台的美国高血压指南JNC 8的建议,一线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CCB、ACEI、ARB四类,利尿剂是降压治疗的基石,而其中的氢氯噻嗪是最常用于降压的利尿剂。使用利尿剂的目的不是排尿而是排钠,因为体内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而且其它的几种降压药都有钠依赖性,意思是说,CCB、ACEI、ARB三者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体内钠的含量,钠含量越高,它们的药效越差,反之亦然。所以,对许多高血压患者而言,利尿剂是一剂非常好的“佐料”,但降压的主力仍是那三种药物。
这位患者,平时就有高血压,一直常规服药,四毛钱的氢氯噻嗪应该是起到“佐料”效果。只是,大家都关注了四毛钱,却没人关注背后的因果。
二
八毛门
这是一起患者家庭内部的乌龙事件。发生在深圳,一个刚出生仅6天的新生儿,因为无法正常大便,家人就把他带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当地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去看病。经过医生诊断,认为患者是有先天性的巨结肠,建议要做造瘘手术。但是孩子的父亲持有怀疑态度,就拒绝了。亲自带着患儿到了广州医院就诊,恰好到达广州医院的时候,患儿的病情有所缓解,所以当班的医生就给他开取了一支8毛钱的石蜡油,正是这8毛钱的药解决了困扰全家的当务之急。
为此患者的父亲就十分的不满,认为广州医生用8毛钱治好的病,深圳市儿童医院却要用1万多元的手术来解决,就向媒体爆料。
同样,媒体曝光《婴儿腹胀求医:深圳药价过万,广州开药8角!》以后,这件事情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使医院饱受质疑,还引发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这个故事曾经引起广泛的媒体关注,很多网民都一边倒地痛批医疗黑幕。但是,没想到过了不多久,那名用了石蜡油的患儿,病情反复加重,再次到广州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也是建议尽早手术。后来这个患者又回到了武汉,再次被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并做了手术。
最终真相虽然大白了,患儿的父亲也发布了道歉信。但是,与之前的负面新闻相比,之后的真相反而少有人关注。
三
缝肛门
同样是在深圳,一名叫林静的产妇在入住凤凰医院后,助产士张吉荣前后多次到病房看望,由于其对产妇实施了痔疮结扎术,被产妇的丈夫陈默认为是为了索要红包而采取的报复,是将肛门缝合的行为。
在丈夫陈默看来,妻子的肛门之所以“被缝”,“是典型的打击报复,是有原因的,前因就是因为红包的问题。”随后,他的这一判断被媒体报道渲染,纷纷采用了诸如《产妇肛门被缝》、《助产士索要红包》骇人听闻的报道标题,让“缝肛门事件”迅速传遍全国。
但实际上,陈默的说法只能说是他自己的一种猜测。他将助产士张吉荣前后四次来到病房看作是索要红包的暗示,然而张给出的解释却是担心产妇在病房生产,因为医院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关系到她个人的饭碗,所以才会多次进入病房了解情况。
显然,张吉荣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而陈默的判断则仅仅是自己的一种猜测,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而且,用缝合关闭病人肛门的方式来报复,不符合基本的逻辑,就算罪犯,达不到同归于尽的疯狂程度,也不会用这种马上就会被发现的报复方式。于是,可以认定索要红包不成再行报复的动机说很难成立。
深圳“缝肛门”混淆了“把肛门完全封闭”和“缝合(或结扎)肛门痔疮出血点”的区别。在普通民众看来,“缝肛门”是“为了红包把肛门缝合关闭,让你拉不出屎来!”在医生们看来,所谓的“缝肛门”则“可能是因为生产时腹腔内压力过大,导致痔疮出血,为了临时应急,助产士缝合(或结扎)了痔疮的出血点。”
最后,在事实基本认定的情况下,产妇方关注的焦点由助产妇是否“缝肛门”转移到了她对痔疮出血点的处理是否超越了自身的执业范围。关于此点,在一份专家鉴定中,认为她的做法确实存在超范围执业问题。
不管职业是否超范围,但是相对于几亿人次关注的缝肛门事件和草草了事的后续报道,多数人只看了不给红包缝肛门的信息,后来,产妇抑郁,医院停业,助产士返乡,涉事记者被定性为虚假报道……
整个事件,没有一个赢家!
一首古诗,前一句和后一句环环相扣,记着第一句也就顺出了第二句。然而现实中的很多新闻事件,特别是负面信息,开始时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恐,真相出来后却热度骤减,甚至无人问津。导致人们只记住了开始的恶,却忽视了背后的善。
古诗记不住,这是文化造诣。事实混淆了,可是原则问题!
但是,往往我们更注重背古诗,却忽略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