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术前准备
(一)药物:由于有些疾病需要姜汁调和,所以要准备好姜汁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生理盐水调配而成。
贴敷时取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二)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三)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四)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五)消毒:施术前医生要先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将手洗干净(或带无菌手套)
贴法步骤
1、先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再用新鲜生姜片在穴位上擦拭。
3、然后再将已制备好的药物调和成糊状敷在透皮贴上贴到相应的穴位.以医用胶布或者PU膜固定。
4、 三伏贴的帖敷时间及疗程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透皮贴。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透皮贴,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为确保疗效,一般药物贴4~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反复感冒咳嗽:天突穴+膻中穴+(双)肺俞穴+大椎穴+(双)风门穴
咳嗽:天突穴+膻中穴+(双)肺俞穴
哮喘:定喘穴+(双)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膏盲穴
扁桃体炎、咽炎:人迎穴+天突穴+膻中穴
鼻炎、过敏性鼻炎:
初伏:百劳穴+膏盲穴+肺俞穴
中伏:大椎穴+风门穴+脾俞穴+肾俞穴
末伏:大杼穴+肺俞穴+肾俞穴
气管、支气管炎:肺俞穴+天突穴+中府穴
辅:膻中穴+大椎穴+(双)膏盲穴
小儿夜啼咳嗽: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
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物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药贴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三伏贴期间忌大量服用西瓜等寒凉食物
一是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
4)糖尿病患者慎用。
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7)对胶布或PU膜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固定贴敷药物。
8)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9)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0)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