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的英文简称为PAH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可以通过呼吸或者直接的皮肤接触使人体致癌。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致癌物质中,有200多种和多环芳烃有关,多环芳烃已经成为致癌物质的代名词了。
2013年3月,在中国多款豪车车内,检测出含强致癌物——多环芳烃,这些被曝光的车型在国外并不含强致癌物。据央视报道,三大豪华车使用沥青阻尼片,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严重污染。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材料工艺所高级工程师周光亚介绍,阻尼片就是在车身的内表面紧贴着车身的钢板,贴有一层黏弹性材料的衬里,起到减少噪声、减少震动,也就是说起到阻尼作用。专家测算,2012年全年,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和一汽奥迪三大品牌的轿车销售总量约65万辆,仅使用沥青阻尼片一项,一年即可产生总计9700万~13000万元的利润。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76年列出的94种对生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中,有15种属于多环芳烃。由于苯并[α]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而且致癌性很强,所以常以苯并[α]芘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
在自然界中这类化合物存在着生物降解、水解、光作用裂解等消除方式,使得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始终有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其在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使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大量增加。
多环芳烃人为源来自于某些工业工艺过程、缺氧燃烧、垃圾焚烧和填埋、食品制作及直接的交通排放和同时伴随的轮胎磨损、路面磨损产生的沥青颗粒以及道路扬尘中,其数量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大增加,占环境中多环芳烃总量的绝大部分;溢油事件也成为多环芳烃人为源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加快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消除速度,减少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重金属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研究,负责并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和多起环境污染事故调研,多次参加国际合作研究。参与编写《环境科学词典》和《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