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类止痛药多属于强阿片类药物,有强大的止痛效果,是癌痛治疗的基础。这类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便秘。
恶性、呕吐的发生率约为30%,一般发生于阿片类药物使用初期,多在4~7天内缓解,在考虑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前应首先排除其他原因: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等。
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可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吗丁啉)进行预防,一般使用一周左右即可。如果在使用吗啡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还可以使用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如果症状没有明显好转,还可以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于恶心、呕吐严重的,可给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同时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必要时适当补液。一般一小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就会减轻,如果长时间不缓解,可以更换药物种类。
便秘也是吗啡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近90%,也是唯一不能自行缓解的副作用。所以,国内和国际指南中均要求在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的同时,要处方给予通便药。患者也可以通过饮食、活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预防和治疗便秘。对于吗啡类止痛药引起的便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预防和治疗。
(1)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少渣饮食、温开水送服蜂蜜(糖尿病禁用)、山楂片等。
(2)运动:只要患者能下床活动,就要尽量多活动,但如果有骨转移则要慎重。
(3)按摩: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腹部按摩可起作用,方法是从肚脐开始,用掌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外,每日多次。
(4)药物:多潘立酮、麻仁丸、液体石蜡、番泻叶、开塞露、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等。
总之,吗啡类止痛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都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医生的药物治疗、患者自身生活习惯的改变来缓解。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7DZ2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