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
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
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9.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经穴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叩击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所致的痛症,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痛经以及失眠、便秘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安全。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推拿部位皮肤情况。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三、告知
1.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2.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
四、物品准备
治疗巾,必要时备纱块、介质、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腰腹部推拿时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选用适宜的推拿手法及强度。
5.推拿时间一般宜在饭后1~2h进行。每个穴位施术1~2分钟,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
6.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7.常见疾病推拿部位和穴位:
(1)头面部:取穴上印堂、太阳、头维、攒竹、上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等。
(2)颈项部: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
(3)胸腹部: 取穴天突、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等。
(4)腰背部:取穴肺俞、肾俞、心俞、膈俞、华佗夹脊、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等。
(5)肩部及上肢部:取穴肩髃、肩贞、手三里、天宗、曲池、极泉、小海、内关、合谷等。
(6)臀及下肢部:取穴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膝眼等。
8.常用的推拿手法
(1)点法
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此法包括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
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②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③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2)揉法
以一定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
①拇指揉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以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微屈或伸直,拇指主动做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②中指揉法
以中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灵活的小幅度的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为加强揉动的力量,可以食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进行操作,也可用无名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尖关节背侧进行操作。
③掌根揉法
以手掌掌面掌根部位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环形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经穴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法、点法、弹拨法、叩击法、拿法、掐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3)叩击法
用手特定部位,或用特制的器械,在治疗部位反复拍打叩击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各种叩击法操作时,用力应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叩击的时间要短暂。击打时,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性力进行叩击,使手法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感觉缓和舒适,切忌用暴力打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9.操作结束协助患者着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肿瘤或感染患者、女性经期腰腹部慎用,妊娠期腰腹部禁用经穴推拿技术。
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3.操作时用力要适度。
4.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使用叩击法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禁用、心脏搭桥患者慎用。
(广东省中医院)
中药灌肠技术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技术。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排便情况、有无大便失禁、是否妊娠。
3.肛周皮肤情况。
4.有无药物过敏史。
5.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告知
1.操作前排空二便。
2.局部感觉:胀、满、轻微疼痛。
3.如有便意或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4.灌肠后体位视病情而定。
5.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上为宜,保留时间长,利于药物吸收。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煎煮好的药液、一次性灌肠袋、水温计、纱布、一次性手套、垫枕、中单、石蜡油、棉签等,必要时备便盆、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必要时根据病情选择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垫中单于臀下,置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
5.测量药液温度(39~41℃),液面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暴露肛门,插肛管时,可嘱患者张口呼吸以使肛门松弛,便于肛管顺利插入。插入10~15cm缓慢滴入药液(滴入的速度视病情而定),滴注时间15~20分钟。滴入过程中随时观察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调节滴入速度,必要时终止滴入。中药灌肠药量不宜超过200ml。
6.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协助患者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处,协助取舒适卧位,抬高臀部。
六、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大便失禁,孕妇急腹症和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用。
2.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深度15~20cm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18~25cm;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取右侧卧位。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灌肠液温度应在床旁使用水温计测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